军戎服饰研究的华章 军事历史的精彩文献
本文作者王洪(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高级记者)
人类的全部历史是丰富多彩的,史学家们对历史的研究也是多层次的。而关于中国服饰的研究,只是宏大的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匹马之轮。沈从文先生当年切入服装史的研究,这门学问应该不是一门显学。相反,可能是一场无奈选择后的意外收获,更是对中国文化的贡献。
【图1,《黄沙百战穿金甲》,商务印书馆出版】
黄强先生由报人、记者,转为文化学者是从服饰研究入手,把这门学问做得风生水起,算上此前的《衣仪百年》等可以说已是著作等身的样子。商务印书馆今年一年就与黄强签下三个不同方向的服饰研究专著,既有与时尚相关的,也有从六朝这样的历史地域中发掘的,这个成就至少可以算是黄强研究服饰的一个向度。
【图2,黄强出版的部分服饰史专著】
打头出版的《黄沙百战穿金甲》(商务印书馆,2020年1月第一版),是黄强用数年积淀的功夫攻关的又一部专门类的专著,是一部当今世面上仅有的着眼于军服奉献给军事历史的精彩文献。因为疫情的缘故,一直延续到盛夏的样子,黄强顶着酷暑给我送来这本装帧考究的毛边书。兴许行武出身,总是偏爱与军事相关的各种著述。我用精致的裁纸刀,一页一页的读了小半年。书,一页一页的裁开,仿佛看见一面一面的历史画面。尽管他不久又送上另一部服饰著作,但我喜欢他用军服来演绎军史的特别意蕴,展示文化,传承历史,这是其他专业史学家不曾用的独特眼光瞄准军戎服饰的发展轨迹,演绎并剪裁成通俗史学著作。
【图3,魏晋南北朝重甲骑兵复原图(摘自《中国车舆与马具》)】
黄强研究服饰当然不及沈从文先生那样占有史料的便利,但《黄沙百战穿金甲》通篇还是基于确凿的史料完成自己的考证与合乎逻辑的历史叙述。虽然我们能从行文中触摸到历史的印痕,但是不囿于史实和史料而生发出合乎情理之中的价值判断,实在是让人读出滋味来了。比如,讲古代的军戎服饰,无论如何都避不开“胡服骑射”这个重要的史实。
【图4,胡服骑射复原图(摘自《中国古代军戎服饰》)】
《黄沙百战穿金甲》在论及这段历史事件时,不是就军服讲军服,而是从重大的历史背景来着手的,由此交待出这一伟大历史变革的风云际会和历史的必然。可能是长期的新闻实践,特别是调查记者的养成,黄强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对现实的观照。所以,他从二十四史及其它史学典籍中,看到了“胡服骑射”的价值在于其改革的深刻内涵。“变服是的赵武灵王军事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核心内容”“改革使得赵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,”并赞叹赵武灵王的改革则循序渐进,一举成功。既讲“胡服骑射”对军事战术样式的变革,废除落后的车战代之以更加灵活机动的骑战,导致历史的转折,改变历史的进程;又兼论通过军民融合的实施,促进中原服装传统的变革、生活习性的变化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。
【图5,宋代铠甲步兵】
军戎服饰通俗地说就是军装,是军队采用统一的制式服装,也是军队的装备之一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军装也是战斗人员的训练和战斗时的装备,与武器等元素一起构成战斗力的生成。军戎服饰的演变史,也是军事装备演变的一个部分,它往往代表一个国家的政治、经济、科技等发展,同时还透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情趣。作为军事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的军事历史,主要研究历史上战争和军队发生、发展及其规律,但是研究军戎服饰不能不与战斗力的研究相关联。
【图6,明代羽林军士服饰(摘自《中国历代服饰集萃》)】
《黄沙百战穿金甲》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是在战斗力原则指导下,对军戎服饰的功能、结构、效应等进行了定位。从原始部落的打斗,到冷兵器时代的攻防,从热兵器到热核武器直到今天网络时代,进攻与防御、杀伤与保护,戟、长矛、大刀、枪、炮等与铠甲、个人防护服及整体的防护装置等,在刀光剑影中总是构成了矛与盾的交响,整齐划一的军装不仅展现的是一支军队的威武之气,同时也是这首交响乐中最抒情的绿色音符。
【图7,唐代白布甲皂绢甲】
“汉甲百万屯边秋”,讲的是秦国军队的强大和统一天下的气魄;汉代既有抗击匈奴的壮歌,也有武冠的仪态万方。历朝历代的更替,战争频仍,政权对峙,总是“将士穿铠甲,马被具装铠”的演绎与征服。
文章来源:《当代经济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jjyj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15/537.html